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专栏 > 应急科普
27岁女子武功山徒步时失温死亡!失温到底有多可怕?
时间:2024-05-25 15:59:29  来源:科普江西  作者:  已点击: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名27岁女子在江西武功山徒步的过程中出现失温经救援送医后不幸离世。

  据了解,当事女子并非从景区内道路上山而是走的“反穿”线路。武功山景区提醒:“反穿”武功山需做好充足准备,出现此次意外可能是由于女子本身的户外经验不足,遇到多变天气、低温造成。

  为什么都已经夏天了还会造成失温?到底什么是失温?它会出现哪些症状?一起来看看

  一、失温是怎么回事?有多危险?

  我们的身体对外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非常重要,体温调节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使得人体通过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

  2、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热维持体温。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注意: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大风,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二、失温有哪些症状?

  1.轻度失温

  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2.重度失温

  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三、出现失温,该如何施救?

  第一步:安全转移

  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减缓热量传导到温度更低的地面的过程,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衣物已经被濡湿。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保持患者身体干燥,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第四步: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的。

  注意!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四、如何预防失温?

  1.注意内衣的选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易吸汗的棉质内衣。

  2.注意衣物的增减

  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3.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切忌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4.及时补充体能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最后提醒出门在外

  安全第一

  大家外出旅行做好攻略

  • 地址

    鹰潭市月湖区滩上街鼎鸿大厦东南侧约90米处
  • 联系电话

    0701-6689087
  • 关注鹰潭市科技馆官方微博

  • 关注鹰潭市科技馆官方抖音账号

  • 关注“鹰潭科技馆”微信公众号

  • 关注“鹰潭市科技馆”微信公众号